昨晚的一個重磅消息,
沈陽通報1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復陽,
引起瞭沈陽人的廣泛關註!
為什麼會出現
康復後再次核酸陽性的情況?
“復陽”是否還有傳染性?
“復陽”的比例有多高?
來聽專傢解讀
吳尊友
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傢吳尊友,此前介紹,部分相關病人在出院後的隨訪中又查出核酸陽性,出現這種現象有三種可能。
第一,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。比如出院前的兩次核酸陰性是假陰性,或者隨訪的核酸陽性結果是假陽性。
第二,病毒又重新活躍起來。
第三,再次感染。
吳尊友表示,對於第一種情況,通過多部位多次采樣,可減少假陰性或假陽性的發生;對於第二種情況,機理還不清楚。有限的研究提示,這種病人的傳染性不強,目前還沒有觀察到造成傳播的案例。對於第三種情況“再次感染”,其傳染性與其他首次感染的病人相似。總體來說,出現病人在隨訪中再次出現核酸陽性的比例不高,約在5%以下。
鐘南山
1月31日,“助力基層疫情防控萬裡行”活動在廣州啟動,鐘南山院士現場解答春節期間基層防疫相關問題。近期有一些地區出現瞭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康復後,核酸檢測轉陽的情況。對此,鐘南山表示,有核酸片段的殘餘不等於有活病毒,很少看到核酸轉陽性還會傳染別人。
1月31日,廣州實驗室在廣州國際生物島啟動“廣州實驗室助力國傢基層疫情防控萬裡行”活動。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出席活動致辭並在會後接受瞭媒體采訪。
鐘南山認為:“所以我不認為轉陽的有很強的危險,當然這個工作確實需要比較長時間的觀察。”鐘南山表示,發現有這個情況需要繼續多測一測,當然也要適當地隔離,但是不一定要把它作為一個真正的病人。
來源:遼沈晚報
編排:曉玲 戴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