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洲的“狂風”戰鬥機是一代傳奇,這也是歐洲唯一的變後掠翼戰鬥機。這有點像單垂尾的F-14(最早的F-14設計確實是單垂尾的,後來才改雙垂尾的),但要小一號。這也是唯一采用三轉子渦扇發動機的戰鬥機,RB199當然是羅爾斯-羅伊斯的傑作。中國差點與“狂風”有緣,當然後來錯過瞭。
德國“狂風”都很老舊瞭,該更換瞭
F-35A、“臺風”、F-18E/F都是候選
“狂風”基本型IDS是戰鬥轟炸機,以對地攻擊為主,衍生型有ADV防空截擊型和ECR電子戰型。英國皇傢空軍的“狂風”全部退役瞭,德國、意大利、沙特還有現役的,但也都接近退役瞭。
德國“狂風”有IDS和ECR,現在首先需要替換的是IDS。不過德國IDS有一點特別:這是北約空軍裡擔任戰術核攻擊的部分,以投放B61核炸彈為主,所以替換的時候比別人要多一道需要有投放B61能力的要求,問題也恰恰卡在這裡。
德國的候選有三個:
1、F-35A
2、歐洲“臺風”
3、F-18E/F
德國空軍最心儀F-35A。這很自然,IDS本來就是戰鬥轟炸機,F-35A替換最合適瞭,而且B61本來就在F-35A的適配武器清單上,隻是需要一點時間。但德國正在與法國合作NGF戰鬥機,法國堅決反對德國引入F-35A,因為這將迫使NGF與F-35A相容,而且F-35A的空戰能力甚至可能使得德國降低對NGF的數量要求,使得NGF計劃的經濟性成問題。說到底,法國對NGF能超過F-35A多少沒有信心,要是差別不大,德國不削減NGF才是不講道理。法國不僅反對,還威脅將德國踢出NGF的合作,這是德國不可接受的。這不僅影響歐洲的政治團結,也關上瞭德國航空工業晉升的大門。
NGF不是替換“狂風”的,但卻是對“狂風”換型的選擇有影響的
英國對德國大力兜售“臺風”。德國本來就是“臺風”的成員國,但在冷戰結束後,一方面由於統一的財政負擔太大,另一方面由於蘇聯威脅的消失,對“臺風”的熱情一下子退潮瞭,“臺風”本來招牌的翼尖拖曳誘餌(DASS)差點因為德國的退出而取消,最後德國的“臺風”是簡化版,取消DASS,但英國和意大利版保留。
英國拍胸脯,要把空戰為主的“臺風”發展為雙任務型,適合德國空軍的換型需要,但“臺風”適配B61需要美國點頭,各種跡象表明,美國會作梗,以此迫使德國選擇美國戰鬥機。德國是可以徹底放棄戰術核攻擊能力要求的,但那是德國還無法做出的政治決定,所以還是要保留。這就引出F-18E/F瞭。
F-18E/F其實也不能攜帶B61,因為美國海軍早就放棄戰術核攻擊任務瞭。但一般認為,隻要德國選擇F-18E/F,美國會很快放行B61的適配和認證。F-18E/F還有一個好處:可以包括EA-18G,這是“狂風”ECR的理想替換。但全部訂購F-18E/F不符合歐洲團結的原則,也使得德國無法得益於已經投資的“臺風”計劃。
澳大利亞空軍是美國海軍之外唯一的EA-18G用戶,德國空軍如果也選用,將是第二個
因此,德國很可能同時訂購雙任務“臺風”和F-18E/F,45架“臺風”,30架F-18E/F,15架EA-18G。如果30架E/F中一部分甚至全部為雙座的F型,很可能會像澳大利亞一樣,預留接線,隨時可升級改裝為EA-18G,這將大大延長F-18F的使用壽命,電子戰飛機是“不會過時”的,即使NGF開始裝備,EA-18G也還會繼續使用一段時間。
但這樣一來,德國空軍將維持兩個半不同型號的機隊,大大提高訓練、支持和運作成本,已經遭到軍方和朝野的反對瞭。
但德國“狂風”的剩餘壽命已經不多瞭。風停之後怎麼辦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