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道明說過這樣一句話: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。
仔細一想,確實是這樣的。
有的人很有文化,卻很沒教養;有的人沒有太高的學歷和學識,但仍然很有教養,相處起來很舒服。
人的修養,有時跟文化程度的高低沒有必然關系。
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跟這個人相處得很舒服,跟那個人相處總是很別扭,很鬧心?
這就是有修養的人和沒修養的人,最大的區別。
阿諛奉承,得到的隻是虛假的停留;真誠待人,擁有的才是真心的陪伴。
人最大的教養,不是禮貌,不是客氣,而是做到瞭下面三點。
01有涵養的人,心裡都裝著別人
在一檔唱歌綜藝中,李健在裡面擔任評委。
有名叫郝亞青的選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:“我是個活動歌手”。
李健問:“什麼叫活動歌手?”
哈林回答,就是大樓開幕和剪彩的時候去演唱的歌手。
李健聽後連忙說:“哦,和我們也差不多啊。”
李建的一句話,既解瞭這個選手的窘迫和尷尬,又顧及瞭對方的自尊。
這就是修養。
有修養的人,能一視同仁地對待別人。
哪怕對方身份地位不如自己,也能給予對方盡可能的尊重。
美麗的皮囊、聰慧的頭腦,或許能吸引關註,但是良好的涵養才是留住人的關鍵。
所謂的“始於顏值,終於人品”說的就是這個理。
隻有心裡時刻放著他人,註重他人的情緒和感受,才能及時發現對方的難處。
對熟人的照顧可能是因為感情,對陌生人的關照則是人品。
在心裡空出一塊地,時刻容納別人,才是刻在骨子裡的高級的修養。
02有修養的人,做事都註重細節
有一次,《奇葩說》的辯手黃執中去瞭湖南某高校演講。
演講後,很多人找黃執中簽名,一群人拿著本子圍著他。
黃執中每簽完一本,都會稍微把本子往主人的方向推一下,並看著對方的眼睛微微點頭一笑。
有人評論,這就是謙謙君子的樣子。
還記得有一個熱門話題:你見過哪些高素質的細節?
其中有一個回答獲得瞭高贊:
“相信我,一個人關門的力度就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。”
這說明什麼?
這說明,在細節中,更容易看清一個人本質。
就像蔡瀾曾經說過的一句話:
“教養這一回事,人傢都以為是出自名門才能得到,其實是一種普通常識,隻要稍微註意,都可學到,和你的出身沒有關系。”
修養,其實就是細節的積累。
03有教養的人,約束自我而不是約束他人
有次出門坐地鐵。剛好是高峰期,人很多很擠。
後來上來瞭一群民工,他們的身上都是很臟,但是,他們盡量靠在邊上。
後來有瞭位置後,他們也不坐。
其中有一位,年紀已經很大瞭,頭發花白,但是他怕弄臟座位,也沒有坐下。
這個時候我發現,盡管他們的身上是臟的,但是,並不妨礙他們是個有修養的人這個事實。
因為,禮儀與修養,不在外表,而在於內心。
默默地做完自己的事情,不聲響不張揚,是無關他人的自我約束。
有修養的人,會約束自我,而不是約束他人,學會換位思考,不給別人添麻煩。
人性中最寶貴的品質,不在於身份,也不在於貧富,隻在於一個人的內心。
有修養的人,擁有讓人久處不厭的魅力。
那種深入骨髓的涵養,總能讓人在不經意間,為之動容。
與人相處,處的是真情和實意;久處不厭,靠的是修養與人品。
你有教養的樣子,真的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