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天涯上有個帖子,還挺有意思的。
有位母親(樓主)有兒有女,但孩子還沒結婚,自己的養老已經安排上瞭。
給兒子首付瞭一套房,打算讓女兒找個有房子的,等以後自己老兩口老瞭,就去女兒傢養老,老傢的房子賣瞭給兒子。
樓主說自己不喜歡帶小孩,所以不想和兒媳婦一起住,也不想給兒女帶孫輩,但她希望女兒的公婆有養老金,還能給帶孩子。
這樣以後女兒隻負擔自己父母的養老,壓力不會太大。
看看,還挺為女兒著想的。
樓主說從小就教育女兒不要惦記父母錢財,要和哥哥比孝順,所以樓主堅信,對這樣的安排,女兒是同意的。
隻是不知道未來女婿同意不。
雖說孩子不應該惦記父母的錢財,但這種自己沒養老金,教育女兒找公婆有養老金的,然後把錢財都給兒子,讓女兒養老的,也實在偏心地厲害。
以前“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”,出嫁女和娘傢誰也別惦記誰,女兒既沒有分爹娘財產的份,也不用管爹娘養老。
如今,贍養基於撫養,自然兒女都有義務給父母養老。
於是,“流行女兒養老”,但錢財依然隻給兒子,好吧,就算你的財產,你想給誰就給誰,但能不能先把自己的養老錢準備出來?
偏心是不是也有個度?
02
父母偏心、重男輕女能到什麼程度,隻有你想不到的,沒有他們做不到的。
曾經在頭條上看到這麼一個故事,有位女士的母親去世前留下遺囑,財產留給兒子,債務由女兒負責。
王女士的母親為給兒子在縣城買房,欠瞭幾萬塊錢,但錢還沒還上時就生病去世瞭,臨終前讓債權人找女兒要債,因為兒子不容易,女兒在大城市,條件好。
老人還留瞭份遺囑,房子歸兒子(除瞭縣城給兒子買的房子,老太太自己也有房子),欠的錢讓女兒還。
社會真的進步瞭,就連重男輕女的方式都與時俱進瞭,懂得通過遺囑來實現偏心。
隻可惜,老太太隻學到皮毛,不知道債務一般要先用遺產清償。
王女士既然沒有得到遺產,自然可以不償還債務。
事實上,王女士已經放棄繼承遺產,所以母親欠的債需要先用遺產歸還,也就是說王女士可以不承擔任何債務。
父母離去後,兄弟姐妹難免淪為親戚,如果再發生遺產、債務糾紛,恐怕親情也斷瞭。
重男輕女的媽,看似偏心兒子,其實不過是坑瞭兒子一把,親自動手斬斷瞭姐弟二人的親情。
父母之愛子,為之計深遠。
除瞭父母子女,這個世界上血緣最近的就是兄弟姐妹瞭。做父母的,更應該想法拉近孩子們之間的距離,而不是人為制造隔膜。
03
這一代的公婆和他們的父母不一樣,他們結婚時已有規定,不能生很多孩子瞭。
等到兒女結婚,孫輩少,所以即使是孫女或者外孫女,也會很寶貝,但很多老人心底總是有遺憾,如果是個男孩就好瞭。
不過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再有“非得生男孩”的思想瞭,畢竟多養育一個孩子,不是添雙筷子、加把米這麼簡單。
兒子不願意生,父母再著急也沒用。
孫女一樣疼,但“如果是孫子就更好瞭”。
這可能是男輕女思想最後的倔強吧?
重男輕女,不隻是一個傢庭裡男孩女孩得到不平等的待遇,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結婚率和生育率。
有人說“不婚不育保平安”,不就是因為結婚並不能帶來幸福嘛。
社會發展讓女性走入職場,卻沒把男性拉回傢庭。成為丈夫和父親,卻還像兒子一樣生活。
當女性在原生傢庭裡得到不公平待遇,在婚姻裡依然做牛做馬,婚姻隻會讓她們望而卻步。
該放棄對性別的刻板印象瞭。
男女存在性別差異是客觀事實,但這種差異並不天然地導致瞭女性的劣勢。
我們難以改變父輩們的守舊思想,但我們可以從自身開始改變。
男女固然有別,但男孩、女孩都是你的孩子。
拋棄父輩留下的糟粕吧,平等對待你的孩子,不管ta是男孩還是女孩,給他們平等的尊重和呵護。
不要在社會差別對待他們之前,先給予他們傢庭的傷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