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入伏
入伏,意指進入三伏天。
三伏天是指出現在小暑到酷暑中間,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最潮濕悶熱的日子,民間百姓說的“苦夏”就在此時。
三伏中的“伏”,有人說指“伏邪”,也有人說是指“伏藏”,天氣炎熱,“宜伏不宜動”,應當減少外出以避暑氣。
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
初伏:7月16日-7月25日,共10天。
中伏:7月26日-8月14日,共20天。
末伏:8月15日-8月24日,共10天。
一共40天!!!
入伏之後,
面對炎熱潮濕的氣候,
我們怎樣才能
保持身體的健康呢?
吃好三樣
1
餃子
老話說“頭伏餃子,二伏面,末伏烙餅卷雞蛋”,我國歷史上也有在頭伏日吃餃子的傳統。
據史書記載,早在魏晉時期人們就選擇在伏天裡吃餃子,“伏日食湯餅”“ 六月伏日食湯餅”。
之所以在頭伏日吃餃子,是因為餃子既有淀粉又含有蛋白質、維生素等,在口味不佳的伏天裡能盡可能全面的給人補充營養。在初伏天吃餃子,喝一碗熱乎乎的餃子湯,更能起到發汗效果,有利於驅除盛夏“毒火”。
2
老薑燒鴨
“冬吃蘿卜夏吃薑,不用醫生開藥方”,天熱,人們都喜歡吃涼的東西,但冷飲吃多瞭,就會胃中虛冷,引發腹瀉腸胃不適等癥狀。
生薑性溫,可以祛寒升陽,且薑中含有薑辣素,可以刺激人的食欲。
鴨肉性涼,夏季吃鴨肉可以補腎去水腫。
3
涼拌苦瓜
苦瓜是人們夏季常吃的一道菜,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與粗纖維,常吃苦瓜可以祛火、解毒。
苦瓜中含有的“苦瓜素”,被稱為脂肪殺手,其中含有的皂甙還具有降血糖、降血脂的作用。
但是孕婦要註意,不宜多吃。
喝好三樣
1
冬瓜海帶湯
冬瓜味甘性寒,具有消熱、消腫的作用。冬瓜本身不含脂肪,初伏期間食用,不油膩,胃口也不會受影響,且冬瓜中鈉含量較低,對高血壓、心腦血管病人很有好處。
海帶中礦物質含量豐富,海帶具有降血糖、降血脂的作用。海帶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,能夠促進腸道蠕動。
2
豆腐絲瓜湯
豆腐味道清淡,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。
絲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C,夏季身體水分蒸發快,絲瓜能幫人體補充水分。食用絲瓜能夠起到排除毒素的作用。
3
荷葉粥
荷葉中含有荷葉堿等多種生物堿,具有利尿、防暑的作用。食用荷葉粥可以清熱潤肺,涼血止血。
做好三樣
1
補充水分要及時
不要等口渴瞭再喝水,如果你感到口渴瞭,說明你的身體已極度缺水。
夏季人出汗多,要及時做好水分補充,人體最少一天喝6杯水約1200毫升。喝水要註意少量多次,飲水過快、飲水過多也會造成人體不良反應。
2
註意祛濕
古人說:“千寒易除,一濕難去。濕性黏濁,如油入面”,許多疾病都跟體內濕氣有關系。到瞭夏季,人長期待在空調房裡,吃大量冷飲冷食,都會導致人體內濕氣過重。
夏季要註意祛濕,多吃點祛濕食物,如紅豆薏米湯等。
3
註意防曬
入伏後,天氣炎熱,太陽也變毒瞭,這種情況要註意防曬,出門帶好帽子或遮陽傘。
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盡量避開在最炎熱的12點到2點之間出門。
小貼士:如何預防中暑?
三伏天應盡量避免在上午11點至下午3點的高溫時間段出門,不要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,戶外工作者尤其要註意高溫防曬工作,及時補充水分,註意勞逸結合。
外出可提前準備一些如清涼油、風油精、霍香正氣水等降溫藥品。
一旦發現中暑者,首先應將其迅速脫離高溫環境,移至通風好的陰涼處,讓其躺下休息,並向身體噴灑涼水降溫,或用冷水毛巾敷其頭部、頸部等處降溫,喂以含糖或電解質的飲料。
病情危重或經適當處理無好轉者,應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,送醫院接受治療。
是時三伏天,天氣熱如湯。
獨此竹窗下,朝回解衣裳。
輕紗一幅巾,小簟六尺床。
無客盡日靜,有風終夜涼。
(唐)白居易《竹窗》節選
各位!今天正式入伏
暑邪盛行,防止寒氣入體
不然留下病根!
俗話說“心靜自然涼”
越是天熱,我們越要心靜
與人交流放慢語速,不急不躁
遇到不順心的事
學會情緒轉移,適當排解
最容易生病的40天
願大傢做好養生
健康一夏!
聲明:圖片來源網絡,侵刪。文中涉及處方僅供參考不作其它用途,如需就診請到正規醫院專業醫生處。有問題可留言,覺得對您有所幫助,記得看後點擊關註,後續內容更好看,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!記得關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