溥儒:幹凈書畫,寧靜活著

▲溥心畬 《得魚圖》

▲溥心畬 隸書作品
溥心畬是溥儀的堂兄,道光帝曾孫。在幾個宗室男孩中,溥心畬聰慧過人,被譽為“皇清神童”,連慈禧也說:本朝靈氣,全鐘於此童。溥心畬深受慈禧喜愛,光緒帝無子嗣,病危時,慈禧在幾個王孫間選皇帝繼承人。此時病入膏肓的慈禧主意未定,第二天光緒帝駕崩,次日慈禧也病逝瞭。而後兩歲多的溥儀被扶上位,成瞭末代皇帝。


▲溥心畬 小楷代表作《金剛經》
溥心畬則走上另一條傳奇的藝術之路,他幼年便能習詩作文,他精通國學、洋文、天文、地理、數學,騎馬射箭,一身驚世才華。他赴法國留學,取得瞭天文學、生物學兩個博士學位。

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,
滿腹才華的溥心畬卻無用武之地。

▲溥心畬 《秋色斜陽》
從小接受正統教育的他,
雖然喜歡畫畫,卻認為那是文人雅趣,
非人生報國之正事,
他空懷一腔治學抱負。

他寄情於書畫,沒向任何老師學習繪畫,
卻利用業餘時間,自學成才。
並一舉成為與張大千齊名的大畫傢。

他舉辦畫展,聲名大噪,震驚畫界。
被評”出手驚人,儼然馬夏”。

▲溥心畬 楹聯書法

▲左三為張大千,右二為溥心畬
還被稱“南張北溥”,而這一說法,
卻遭張大千反對,
張大千自嘆:寫字作畫不如溥心畬。
宋美齡也曾一心想拜師溥心畬學畫,
卻遭溥心畬婉辭拒絕。

連名傢謝稚柳、齊白石之輩,
也紛紛推崇這位皇室後裔。
謝稚柳認為他是繼王維、蘇軾等之後,
唯一詩書畫三絕的牛人。

他的山水畫,線條多挺直,剛中帶韌,
下筆重、而著墨輕,墨色雋秀清雅。
畫面透出濃鬱的文人雅氣,
意境幽遠、安靜、恬淡、輕柔,
充滿瞭一股魏晉名士的淡逸超脫之風。

溥心畬的學識涵養和精神氣質,
就是專為中國的文人畫而準備的。
結合自身修養和氣質,
他將文人畫的“精氣神”發揮到極致。

▲溥心畬 楹聯書法
如此天縱之才,又是王室貴族,
本該大展抱負、扭轉乾坤,
誰料生不逢時,遭遇帝國傾塌,
國破傢亡, 一生顛沛流離…

1927年,他曾被邀請赴日講學,
被聘為京都帝國大學教授。
他遊歷日本名山,
畫下諸多山水傑作,驚艷畫壇。
被畫界公認為“北宗山水第一人”。

九一八事變後,日本人讓溥儀,
當瞭偽滿洲國的皇帝,
溥儀盛邀溥心畬為“朝廷”效力。

▲溥心畬 《三駝圖》
溥心畬當即拒絕,勃然大怒。
他痛罵溥儀,並寫下:
九廟不立,宗社不續
祭非其鬼,奉非其朔


▲溥心畬 《鴛鴦戲水》
他一身的文人傲骨,
日本關東軍官 也曾向他重金求畫,
多次請求,他皆斷然拒絕。

1949年後,他逃到臺灣,
與張大千、黃君璧共稱為“渡海三傢”。
溥心畬被認為在“渡海三傢”中,
詩書畫造詣皆第一,無人匹敵。

這個滿腹經綸的舊王孫,
盡管文人畫的造詣已達罕見地步。
他卻根本不承認自己是個畫傢,
他一腔熱血,卻壯志難酬。

倒掉的清王朝,
沒落的中國文人畫,
疏林煙漸遠,江河之水一去不返。
憑溥心畬一人之力,何以挽救?

在這個社會變革、文化更替的年代,
徐悲鴻、張大千之名流都在銳意革新,
隻有這個舊王孫卻堅守文人畫傳統。

溥心畬 · 花卉圖(四幀)
他說自己是大清遺民,
面對國破傢亡, 命運浮沉,
內心該是何等孤獨與悲戚?

他的驚世才華,
在時代變革的巨大洪流中,
被淹沒得無聲無息。
於1963年,病逝於臺灣。

直到90年代以後,
這個塵封在歷史塵埃裡的舊王孫,
終因其大量的遺世傑作,
成瞭藝術品市場上的熱門。

然而, 他卻依然
是國內官方學術平臺和博物館
漠視的冷門。

溥心畬 · 花鳥圖
2013年,他的一幅山水長卷,
以1552萬元的價格在上海拍賣成交,
才逐漸引起更多人的註意。

延續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國文人畫歷史,
在這個滿清王孫身上,
綻放出瞭最後一縷驚世光輝,
劃上瞭一個完美句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