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你的生命裡,會有多少第一次?
襁褓中的你第一次在呢喃中喊出“媽媽”;少年青澀的你第一次邁向大學校門;穿著婚紗的你挽著丈夫邁入婚姻殿堂……
人生無法重來,但央視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悄悄為我們按下瞭一次暫定。

圖片來源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
在這部豆瓣評分9.2的超好評系列紀錄片中,導演把鏡頭對準瞭普通人人生中的12個第一次。
出生、上學、長大、當兵、上班、進城、買房、結婚、退休、相守、養老和告別…一一留存中國人生活的斷面。
這部紀錄片由《人間世2》團隊拍攝,依舊是關於人生的探討,但是相比前者的深刻與沉重,《人生第一次》顯得更為溫情和細膩。

圖片來源網絡
這每個“第一次”都很日常,難拍而瑣碎,然而這部紀錄片卻讓“口味”越發刁鉆的網友們誇贊太好看瞭。
已更新的五集收獲瞭好評無數,甚至獲得瞭“神仙”誇贊。
“好看,看一部紀錄片,就像過瞭一生。”

圖片來源BILIBILI
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.2分。

圖片來源網絡
一生很長,第一次刻骨銘心。
在一口氣追完前幾部後,第四集名為《當兵》的專題讓說姐印象深刻。
與親人分離、向摯愛告別,用兩年時間去完成一個人的蛻變,履行一個男人的諾言,從一個普通青年到一名合格的空降兵,他們究竟經歷什麼?

當兵是怎麼樣的體驗?當空降兵呢?
空降兵(即傘兵)主要是以空降到戰場為作戰方式。紀錄片中,一群男孩志願入伍,成為瞭空降兵新兵。

圖片來源國防部網
作為空降兵,他們的“人生第一次”需要戰勝從高空跳落的勇氣,那是一次毫無保護措施的跳傘,19秒定生死。

圖片來源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
紀錄片從征兵談話開始。
2019年9月10日,張書豪在父母不同意的情況下去當兵,當部隊的工作人員問他“為什麼當兵?你可以反悔”時,他說:“我自願的,人生規劃當中就有當兵這一步。”

志願入伍的張書豪
圖片來源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
張書豪和其他新兵一起從長春出發,去往遠在20多公裡之外的軍營,經歷瞭33小時的興奮與期待後,凌晨4點,他們到達瞭軍營。
然而,部隊裡的第一頓飯,就讓張書豪看著傻瞭眼,那是幹巴巴的凍土豆與一堆炒面粉。
新兵們面面相覷,不敢出聲,拿起筷子夾瞭吃,味同嚼蠟。


凍土豆和炒面粉
圖片來源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
教官站在一邊,大聲地告訴新兵們“大傢吃的凍土豆和炒面粉,是上甘嶺戰役中戰士們最好的糧食補給。”以此告誡新兵要隨時適應最艱苦的條件。
在部隊裡,他們訓練內務、遠離手機、剃小平頭,之後,便開始齊步、跑步等常規訓練。

疊被子

做內務
圖片來源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
作為空降兵,除瞭常規訓練,張書豪還要練腿,因為腿是他們的起落架。
練腿日常是“酸爽”的,蛙跳、下蹲起立、蹬腿等訓練。隻見新兵們在高強度的訓練之後,汗珠大顆大顆地流。


圖片來源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
在枯燥的訓練生涯裡,也有輕松一刻。他們偶爾會玩“蘿卜蹲“遊戲來緩解疲憊的身心。
“一班蹲一班蹲,一班蹲完三班蹲。”
當新兵們遊戲起來時,他們因日曬而黝黑的皮膚瞬間被燦爛的笑容占據。

圖片來源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
所有空降兵,在訓練中,腿都會跳腫三次、消腫三次。“三腫三消,才上雲霄。”
而紀錄片也拍下瞭他們的真實訓練,暗藏著魔鬼的細節。

離機訓練
圖片來源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
離機訓練,是模擬飛機上的場景,新兵們需要反復地練習,形成膝跳反射般的大腦記憶。
離機訓練中,傘兵們需要精準地數秒數。因為如果踏出機門後5秒,主傘還未打開,傘兵需要手動打開胸前的備用傘,如果不及時打開生命就會受到威脅。
此外還有空中動作訓練、著陸訓練,所有的動作都不得馬虎。

空中動作訓練
在著陸訓練中,高度從平地逐漸上升到一米、兩米、五米,傘兵們練得幾乎磨平瞭鞋底板。

落地動作
圖片來源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
訓練之後,新兵們接受瞭考核,隻有考核優秀的才能升空跳傘。
張書豪表現優異,成為瞭標兵,不僅得到瞭跳傘的機會,還得到瞭媽媽探望的寶貴機會。

“想傢”也是部隊裡戰友們的聊天話題。當被問到“你想傢嗎?”張書豪不敢看鏡頭,說:“怎麼不想?”轉頭他就抑制不住掉下瞭眼淚。圖 / 紀錄片人生第一次
而紀錄片最激動人心的部分,還是新兵們的“第一次跳傘”。
在跳傘前一晚,張書豪和戰友們心潮澎湃,睡不著覺。他們圍坐在一起,聽班長分享他的第一次“跳傘”。
第二天,屬於他們的巔峰一跳終於來臨,跳腫多次的腳,終於可以真正被藍天大地擁抱!

傘兵們上飛機
圖片來源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
在飛機上,他們齊聲高呼“我要跳傘,我很勇敢”以此來克服恐懼。在一聲高亢的“準備”之後,張書豪和戰友們排好瞭隊,一個個走向機門。
他們憑借著早已形成的大腦、肌肉記憶,面對著廣袤大地,縱身一跳。

圖片來源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
傘打開後,他們在空中降落,安靜得像一隻隻小鳥。
19秒後,戰士們一個個落地,有一些傘兵卻蹲瞭屁股,或被掛在瞭樹上……

圖片來源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
而張書豪完成瞭一次完美的著陸,輕巧而瀟灑。

張書豪的著陸
圖片來源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
跳傘歸來,新兵們沉浸在巔峰一躍的興奮之中。但是,營長發現他們著陸動作都十分危險,他們還需要繼續磨練……
軍營的生活仍在繼續,而這集紀錄片已經結束,張書豪還會經歷什麼呢?我們不得而知。
但我們知道,在部隊生涯裡,每一位士兵都在鐵杵成針的訓練裡,打磨出最頑強的毅力,又在心中生發出保傢衛國的決心。

汶川救援的15名空降兵
空降兵新兵的故事喚起瞭一段關於救援的記憶。
那是12年前,15名空降兵勇士從天而降,帶給瞭全國人民驚喜。
2008年,汶川大地震爆發後,四川茂縣失聯瞭近50小時,如果沒有辦法恢復內部通訊、探查情況,茂縣的人們就看不到一絲希望。

圖片來源於www.gxcznews.cn
隻有空降兵能快速直達陸路不通、通信不通的重災區,在這種情況下,他們來瞭,為原本是信息孤島的茂縣送來瞭曙光。
那次傘兵降落難度有多大呢?有媒體稱其為中國史上最大難度。
平時,傘兵訓練的跳傘高度為數百米,而任務高度為5000米;平時,跳傘有地面引導標志,那一次傘兵對降落地情況不明,茂縣多是崇山峻嶺和地震塌方,天氣條件惡劣。
這都使得那次傘降困難重重,可以稱為“生死一跳”。

圖片來源《國傢記憶》
從當時留下的影像中,我們可以看到那驚天一跳。
在5000米高空裡,傘兵們出現瞭缺氧的癥狀,連教練員都胸悶、頭暈。空中結冰,一直未能找到機會跳傘。最終,雲層中出現瞭一個狹小的縫隙,這才準備跳傘。

雲層間的狹小縫隙
圖片來源CCTV
記者問:“擔心嗎?”
有位傘兵對著鏡頭說,“沒什麼擔心的。”眼裡卻含著淚花。

圖片來源CCTV
當時他們就在機艙門口,隻等艙門打開,如果那一刻說不怕,那就是不實事求是。然而,軍人的榮譽感和使命感給瞭他們豁出一切的勇氣。
跳傘時,他們果決無畏,一個接一個縱身跳落。隻見他們好像一隻隻斷線的風箏,逐漸消失在視野中。

驚天一跳
圖片來源CCTV
已經困瞭兩天兩夜的災區群眾,被災難震得幾近絕望,他們突然看到天空中飄蕩的傘花,激動地揮舞起手臂。
萬幸,15位勇士最終都安全降落,雖然有的傘兵掉落夾在樹枝上,臉都刮得稀爛,看著都流淚。

滯留當地的遊客合力
把掛在樹上的傘兵救瞭下來
圖片來源《國傢記憶》

地震親歷者回憶
圖片來源《國傢記憶》
其中一位傘兵名叫雷志勝,在接受媒體采訪時,回憶瞭驚險的傘降:
“我跳下去後,拉開操縱帶,就四處看瞭一圈找人,但是根本低不下頭。因為那天裝備太多瞭,把人一下子勒住瞭,大腿根也勒得難受。
我感覺傘開瞭,跟著傘轉瞭好幾圈,感覺全身發冷,5000米高溫度至少在零下,且處於缺氧狀態,當時任務緊急也沒有帶氧氣設備。
我一心想選擇合適的著陸點,因為著陸點一旦選錯,必死無疑。
從4000米看茂縣感覺挺好,下面是綠的,比較平坦,然而降落到500米、300米時,才發現全是房子和樹,果樹林修的梯田一樣,根本沒地方落。
我轉瞭一圈,選擇瞭兩排樹之間的地方落瞭下去。落地後,我翻滾撞到瞭右腿和右手,右手刮傷、右腿軟組織挫傷,還好裝備沒什麼事。”

傘兵到達災區地面
圖片來源《國傢記憶》
成功著陸後,15名傘兵勇士為災區帶去瞭小型衛星站、超短波電臺、夜視儀、海事衛星電話,終於打破瞭當地與外界的信息隔絕。
之後,他們背著裝備,在每隔50米就是塌方的山區徒步走瞭220公裡,先後為7個鄉55個村莊帶去瞭希望……
很難想象,如果沒有從天而降的勇士,這茂縣的受困者該是多麼得“求助無緣”。

紀錄片的意義在於其帶給人的啟發意義,《人生第一次》的第四集當兵正是以“空降兵”的第一次跳傘展現瞭他們的勇敢,也帶給我們關於“勇敢”的思考。
紀錄片裡,有這樣一句旁白——人類最強大的武器,不是核武器,而是豁出一切的勇氣。
這或許就是對勇氣的最好描述。

圖片來源《人生第一次》第二集 上學
而在人生的每一步,每一個第一次,何不是需要“豁出一切”的勇氣呢?
分娩時的疼痛,成長的挫折,長大的不易,工作的繁瑣,結婚的喜悅,買房的一波三折……
這一個個人生階段都將在紀錄片裡展示,喚起我們每個人的記憶。在之後的更新中,導演將如何展現結婚、買房,又如何講述養老和告別?讓我們一起期待。
參考資料: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、《國傢檔案》、杭州日報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