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得瞭癌癥千萬不要化療,頭發掉光瞭,死得比不治還快!”
“我們這邊有個人得瞭肺癌,沒錢治療,現在已經7、8年瞭還活得好好的,每天還跟人打牌。”
“什麼篩查都是騙人的,為瞭賺錢而已,本來人沒事,查出癌癥人都嚇死瞭,不如不要知道,說不定活得比醫生還久呢!”
以上的言論,是否很眼熟?
其實這是39健康網小九之前文章下的評論,而且有類似觀點的人還不少。很多人覺得,化療會加快患者的死亡進程,本來好好的,一進去化療沒幾個月就走瞭。
事實真的如大傢所想的這樣嗎?

得瞭癌癥,真的是不治好過治?
聽聽腫瘤專傢怎麼說
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學博士曾醫生指出,癌癥不治療也能生存是萬分之一,甚至更低的概率。
“癌癥患者,不治療也能長期生存的情況非常非常少見,可能10000個癌癥患者,隻有一個患者會出現這種情況,是小概率的事件。
有可能由於癌癥患者體內腫瘤惡性程度很低,生長非常的緩慢,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沒有因惡性腫瘤而遭受到破壞,從而能夠抑制腫瘤的增長。”

癌癥治療是多方面的綜合結果
癌癥能治好嗎?
許多癌癥患者都會有這個疑問,認為得癌就是得瞭“絕癥”,隨著漫長的治療、化療過程,逐漸產生憂鬱、恐懼、煩躁、絕望的心理。

其實根據腫瘤健康中心公佈的數據,60%的腫瘤病變都是可以在早期發現並治愈,那些一發現腫瘤,在僅僅幾個月後就撒手人寰的病例,大多是因為癌癥已經發展到晚期,惡性腫瘤在體內發生擴散、轉移。
因此,得瞭癌癥,如果不治療,最終隻會有兩個結果:一是不治而愈,但概率微乎其微;二是任發展,最終被腫瘤折磨得遍體鱗傷。

癌癥不治療,身體受折磨
癌癥不治療,雖然在最早期不會有什麼特別的不適,但隨著病情的發展,腫瘤的威力會慢慢顯現,對人造成巨大的痛苦、折磨。
一、身體消瘦
癌癥最先在身體上的反應,就是身體消瘦。腫瘤的快速生長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,再加上某些腫瘤會降低人體消化吸收能力,使人食欲下降,影響到身體對營養的吸收。因此,身體會分解蛋白質(肌肉)和脂肪,以維持身體日常運作所需的大量能量,最終日漸瘦弱。

二、器官衰竭
癌細胞在體內吸收養分,不斷創造適合自己的生存環境,速度壯大自己的“隊伍”,如果“隊伍”入侵瞭正常的器官和組織,向身體各部位轉移,最終可能造成單個或多個臟器的衰竭。
三、疼痛
化療的痛苦,讓許多癌癥患者們身心煎熬,但其實不進行治療的癌癥患者,他們也會經歷癌細胞的折磨。“癌痛”是晚期癌癥患者最難以承受的體驗,隨著癌細胞擴散深入骨髓,此刻的劇烈疼痛會傳達全身,讓人難以忍受,甚至無法入睡。

癌癥患者,如何更好地抗癌?
對於接受治療的癌癥患者來說,除瞭遵循醫囑之外,還要註意一些生活細節,才能更好地抗癌。
1、保證充足睡眠
這一點,曾患淋巴癌的李開復先生就表示過:“大病之後,為瞭補償身體的虧損,我給身體的第一項承諾與改變,就是好好睡覺。”睡眠是增強免疫力最好、最直接的方法,人在充足的睡眠式,會分泌一種激素,對預防或限制腫瘤生長有廣泛作用。建議癌癥患者保證睡眠長度在七到八小時。

2、善待你的皮膚
癌癥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,身體會出現個體化差異的不良反應,皮膚反應就是其中一種。不少患者在放化療後,皮膚有過敏現象,出現幹燥、多鱗、瘙癢等癥狀。如果癌癥患者表現出皮膚過敏反應,應當避免陽光直射和暴曬皮膚,減少接觸紫外線。
建議這部分患者,日常清潔皮膚,選用不含酒精或堿性的洗浴產品。清潔後可配合使用潤膚露,有助於減少皮膚幹燥、瘙癢,日常衣著盡量選擇棉質寬松的衣服。
3、保持腦力鍛煉
一些癌癥患者治療過程中,腦神經會受到影響,導致記憶困難或糊塗。如遇到類似情況,建議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,可以幫助患者鍛煉記憶力。適度的腦力勞動有助於減輕患者術後的痛苦,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。
腫瘤專傢王東旭提及到:“傢人親友應重視患者的傾訴,多與他們溝通,多用鼓勵性語言,可以與他們探討一些問題,在緩解壓力之餘,還能刺激他們多用腦。”

4、均衡三餐膳食
癌癥患者接受化療過程,多多少少會影響口腹之欲。食欲不振是癌癥患者康復中的大敵,在治療及康復期維持穩定且理想的體重,對預後大有益處。對於正在治療的癌癥患者而言,膳食需保證食物的選擇多樣化,切忌偏食以防營養攝取不均。多吃蔬果、全谷類、海產品、低脂或無脂食品,以及豆類、堅果等,控制糖分、加工食品的攝入,有利於康復期的預後。
其實,不管是什麼疾病,當察覺身體不適,都應該盡快到醫院進行確診。早治療,早控制,早治愈,畢竟,人這一生,健康才是最重要。#39健康超能團#
如果是你,你會怎麼選?
參考資料:
[1] 《李開復:患上癌癥後如何抗癌?我的抗癌心得》. 李開復. 2016-05-03
[2] 《腫瘤專傢:得瞭癌癥不治療,最終隻會有兩種結果?》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腫瘤科.2019
[3] 《癌細胞轉移原因有哪些方面》. 鳳凰網.2017-03-30
[4] 《抗癌生活做好五件事》.生命時報.2019-05-10
未經作者允許授權,禁止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