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述:李女士(浙江人,現移居美國)
今天(2月15日),我在美國佛羅裡達結束瞭為期14天的自我隔離。
這個春節我回國瞭。我曾和國內的好友說,我沒有回國,我撒謊瞭。
我回來是因為先生在國內住院瞭,他忽然右腿腫疼不能落地,我以為是心臟又出瞭問題,匆匆買瞭機票回來。

當初心臟手術是在美國做的,我想帶他回去復查。
沒想到突然遭遇瞭這場疫情。
10天後,我和他匆匆回瞭美國。
預定機票時,往常我都會選擇在國內停留一個月。這次決定隻待到2月1日。
是因為我傢的貓,每次我離開,它都心神不寧。我於心不忍。
沒想到,冥冥之中,我的貓竟幫瞭我們一個忙,不然,我真不知道我是否能順利改簽到機票。
先生忽然生病,我買瞭回國機票
因為孩子讀書的緣故,我跟去瞭美國佛羅裡達。先生是企業高管,身體不好已經退休瞭,但公司開會經常還要參加,就還在國內。
春節前,他忽然右腿腫疼不能落地,我擔心他是不是心臟病又犯瞭,導致腿也不行。
實在不放心,我買瞭1月20日回上海浦東機場的機票,打算先回紹興老傢看看父親,再去海南照顧先生。
臨行前一天,我莫名不安瞭起來。在一個群看到有人轉發湖北有人感染瞭肺炎。搜索瞭一下,網上的消息是並沒有發現人傳人和醫護感染。
我還是決定立刻開車去買口罩。

▲美東時間1月20日,亞特蘭大機場關於到中國旅行的警示牌
那天,貨架上的口罩種類非常齊全。一盒20枚裝的3M N95口罩,標價是21.98美元。有10枚裝的,還有50枚裝的。
我猶豫瞭一下,拿瞭一盒10枚裝的。春節期間戴戴就夠瞭吧?我這麼想。
這幾乎是我後來最覺得遺憾的事瞭。
入關的人流裡,大多沒有戴口罩
飛行途中,我忽然意識到10個口罩是不夠的,我用飛機上的WiFi在兩傢網店下瞭單。
航班在1月21日傍晚抵達浦東機場。

▲1月21日,浦東機場提取行李處,無人戴口罩
下瞭飛機,我當即戴上瞭口罩。
當時,入關的人流裡,大多數人是沒有戴口罩的。
緊張的氣氛,仿佛隻在網絡上。
我把在浦東機場,幾乎沒什麼人戴口罩的現象寫瞭一條貼子發在網上,閱讀量不到10小時達到46萬人次。
評論裡,留言最多的一個信息是,不是不想戴口罩,是已經買不到口罩瞭。
這一天,武漢有72例新增確診。
先生讓我原地不動,別來找他
1月22日,我先回瞭紹興的老傢。
驚訝地發現大傢都沒有準備口罩,而我從美國帶回來的幾個口罩,以及在飛機上下單買的口罩派上瞭用場。
先生來電話說,別來海南瞭,他不是心臟病復發,隻不過是一種細菌感染(蜂窩織炎),很快能出院。他好瞭會來找我。
這時武漢封城的消息也傳來,我給幾位在武漢的朋友發瞭短信,道瞭“保重”。
到瞭第二天,紹興下面一個小城,我的老傢,也公佈瞭第一例感染者。
這位患者在武漢工作。他返傢過年,在潛伏期時參加瞭朋友的婚禮,去瞭當地的一個購物商城消費,看瞭一場電影,還入住瞭當地一傢酒店。
所有他去過的地方都在消毒。一時間,人心惶恐。
這一天,大街上戴口罩的人員明顯增多。進入賓館已開始需要測量體溫。
好友跟我網上拜年,我怕她擔心,撒謊說我沒有回國,夏天見。
大年初一,美國用中文發佈防控指南
大年三十,先生決定出院,飛回杭州跟我們相聚。
我去機場接他,發現機場幾乎沒有人不戴口罩瞭。他也戴著口罩。這是這輩子他第一次戴口罩。
在高速公路下匝道時,每個收費站都有體溫檢測的工作人員。每當他們測試完畢,我都會說一聲:“謝謝”。

▲高速公路出口的檢測
這個春節,註定這些基層的工作人員無法安度瞭。
大年初一,美國疾控中心罕見地用中文發佈瞭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南。
九個頁面,非常細致詳盡地告知公眾應該如何預防,如何聯系當地的疾控部門。細節如一定要勤洗手,每次20秒以上等。
我每天在刷新聞,看到武漢開始興建火神山醫院。先生雖然剛出院,但也開始忙瞭起來。
先生說,他們公司接到承包商請求,急需建築材料。他發給我看的微信群聊天截圖,在非常時期,這些員工的責任感讓人感動。
很快,公司又要為建設雷神山醫院提供材料,幾傢工廠遞交瞭復工申請。
我卻擔心起回程。回國前我就已經把回程機票訂好瞭,包括先生的。
此時,美聯航宣佈暫停二月第一周的24個中美往返航班。
我們預定的是2月1日的機票。會不會有變化?
索性打掃院子裡的落葉。整理瞭十多袋垃圾,累得連焦慮也沒有瞭。
這次疫情,唯一欣慰的是,我和先生可以一起面對。
我不再是一名旁觀者
大年初五。我們提前3天出發去浦東機場。在車裡,司機、我和我先生都戴著口罩。

▲前往浦東機場路上的檢測
我們入住機票附近的酒店。晚上收到一封郵件,迷迷糊糊先瞄到一個apologize(道歉),以為航班取消瞭。我尖叫一聲,也把先生嚇醒瞭。
仔細看,才發現取消的不是我那趟航班,估計是工作人員錯誤地群發瞭郵件。
再無睡意。看到群裡有人貼出瞭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,一個中國學生戴著防毒面具上課的照片。

▲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學生戴防毒面具上課
海外華人群引發瞭在美國要不要戴口罩的爭議。
一篇帖子的標題直接就是:海外華人你慌什麼?
大概從這個時候,我深深意識到,我也是這場新冠肺炎的“當事人”,並不再是一名旁觀者瞭。
特朗普發佈禁令
登機前一天,特朗普宣佈,過去14天內曾在中國旅行的任何外國公民均不得入境美國。任何曾在中國旅行的美國國民進入美國後都將接受健康檢查,並被要求自我隔離14天。
生效期是2月2日美東時間下午五點。
一早賓館打電話來,我們入住的南樓被政府緊急征用,讓我們搬到北樓。
先生說,像我們這樣住三天的客人估計不多。結果到前臺辦手續,遇到好幾位換樓的旅客。心裡不踏實,早早住在機場附近的大有人在啊。
根據航空公司發佈的信息,我們可以在特朗普禁令生效前入境美國。
但在航班沒有起飛之前,誰知道還會發生什麼呢?
2月1日登機當日,媒體報道有4000多架入境航班取消。很多春節出去旅行的旅客滯留海外。

▲浦東機場,這架飛機帶我們回美國
網絡有人質疑,誰叫你們這時候還在外面跑?
大多海外旅行的計劃都會提前一個月,甚至幾個月前制定,誰會想到這個春節發生瞭這麼多事呢?
這已經不是一個孤立的世界。
特郎普的禁令讓很多寒假回國的留學生猝不及防,如何改簽機票,如何從第三國入境?一場疫情影響瞭很多人的求學路,更不要說經濟上的種種瞭。
因為憐惜小貓獨自在傢,購買機票時,選擇在2月1日返回美國,冥冥之中,我的貓竟幫瞭我們一個忙,不然,我真不知道我是否能順利改簽到機票。
網上開始有一些因封城不能回傢的人,他們飼養的寵物開始斷糧斷水。有志願者帶著開鎖師傅上門,去救這些寵物。
一場災禍,受難的豈止是人啊。
窒息的旅程,我讓朋友不要來接機
2月1日早上7點30分,我們到達瞭一號航站樓。
值機櫃臺的工作人員還沒有上班,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達美航空值機櫃臺附近排著看不到頭的長隊。
排在我們前面的是一對從密歇根回上海探親的夫妻。男士說這次回美國後不準備讓朋友接,也不會打車。

▲2月1日,達美航空等待值機的隊伍
雖然在國內這些日子,也沒怎麼出門,但他決定還是讓朋友把他的車開到機場停車場,並把車鑰匙放在車上,然後他自己開車回傢。
我也和準備接我們回傢的朋友說。讓她不要來接我瞭。
足足15個小時的航程,我全程戴著口罩,整個航班沒有人不戴口罩。這是我迄今為止最艱難的一段航程,那種窒息感真是終身難忘。
美東時間2月1日中午我們抵達亞特蘭大機場。入境處,工作人員沒有一個戴口罩的。排著隊,等待入境的戴著口罩的幾乎都是中國人。

▲亞特蘭大機場
等進入海關後,我發現很多人摘掉瞭口罩。
亞特蘭大機場,候機的乘客,除瞭三五亞洲人,也沒有人戴口罩。
在佛羅裡達自我隔離14天
回到佛羅裡達,我開始為期14天的自我隔離。
雖然我是在特朗普禁令生效前就已進入美國境內。但本著對人對己負責,還是決定在傢裡自我隔離。
朋友已經在中國超市給我買瞭菜,面,雞蛋等食物,冰箱裡還留有她母親包的水餃。
很溫暖。
在傢隔離的日子,除瞭朋友們投送的食物。我使用的買菜,買生活用品的app是Instacart,它是一款替你購物的app,你在網上你喜歡的店鋪下單後,立刻會有買手幫你去采購,然後送到你傢門口。
這樣,隔離生活並沒有什麼不便。
我們關註最多的還是國內的疫情。在微博,有一位博主,她1月20日開始帆船環球比賽,從澳大利亞出發,終點是三亞。
2月13日,她抵達菲律賓,有瞭網絡,她上網,看到瞭國內的新聞,她驚嘆,國內都發生瞭什麼?
真是隔世之感。
多麼希望這是一場噩夢。
冬天就要過去,每個人都在期待著繁花與共。有的人卻永遠等不到瞭。